您现在位置:河南省家谱文化研究院 >> 本院新闻 >> 浏览文章
冬日暖阳分外艳,祖孙三代来捐谱——吴恩涌、张书宇一行向我院捐赠《义县张氏家族谱书》
0 admin 2018年01月31日

2018年1月31日上午,受辽宁省锦州市义县张氏族谱主编张平业、张兴荣两位老先生的委托,吴恩涌、张书宇祖孙三人专程来我院捐赠家谱金涛副院长、袁操然副院长热情接待了客人并代表我院接受了馈赠。

义县张氏家族谱书.jpg

下面是辽宁锦州义西二虎桥张氏家族谱书的谱序:

华夏文化的三大支柱即:国史、方志、家谱。国有史,家有谱,如树有根,水有源。家谱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它记述了每个姓氏的渊源,支派分由及繁衍。每个人都希望知道自己从哪里来,祖祖辈辈经历了怎样的变迁,有过什么样的韦功伟绩,出现过什么样的名人,或经历了怎样的磨难,对子孙有什么样的期待或嘱托?子孙也希望不辜负先人期望,建立伟业、光宗耀祖,即使平凡人也希望在历史上留下一席之地,供后人怀念敬仰。要使族人深知自己姓氏的来龙去脉、房系变化,必须有谱。

修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,也是一门历史科学。它蕴藏着有关人口学、民族学、民俗学、经济史、地方史、人物志以及宗族制度等主要资料。因此,国家档案局、教育部、文化部,以国档会字【1984】7号文,来推动国内外对祖国文化宝藏一一家谱进行研究,利用、发掘,从而发挥家谱在学术研究和统一战线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“中国梦”中不可替代的作用。

作为一个家族,就应该有自己的家谱,就好象一个国家应该有自己的史志一样。国不可一日无史,家族岂能一世无谱?因为任何一个国家、民族都有它的发展史,历史记录下氏族、国家、人类的繁衍生息过程。家庭是家族的细胞,家族是社会的细胞,一个个家族繁衍、迁徙、生息的历史构成了一个民族、一个国家的发展史。纂修家谱就是为了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侧面保存佐证资料。从家族来看,家谱可以详世系、厚伦谊、序昭穆、联亲疏、严冒紊、备遗忘。凡尊祖者必敬宗,爱亲者必爱族,展卷而兴孝悌之思。又因家谱是传承民族文化的一种载体,况我张氏一族自清初始迁祖张奉翥、张奉翔、张奉来(时任河南总兵)从山东登州府黄县先后被朝廷派往义州驻防已有365年的历史,已繁衍到第16代,世居于义县城南西二虎桥村。后世自应不忘先祖永远为荣。

孔子曰:“慎终追远,民德归厚矣!”吾多年酝酿築谱,受本祖族重托,果然执笔,虽无卓越之笔锋,许显拙劣之言辞,然族人期盼之事也。经祖父辈之传言、吾辈之考证,尚有些许线索与思路,乃决心撰文之基也!吾不敢懈怠、务求精益,费神尽心应当也。吾所尽之力,亦微乎其微,惟纂撰、问询、协调也。重大功绩在族内第十二世传人兴荣大爷等数人协力、鼓励、支持也。族内之辈,当有不忘先祖之精神,追根问祖之心愿,求子孙后代之康健、之聪智、之大器,求祖茔之平安、之吉祥、之佑后心若有之,神灵自通,心若无之,忘祖成空也!

此次修谱,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,参考了义县多家异性家谱以及北镇满族106份家谱资料,并在写法、体例、格式、术语、称谓上尽量遵循文化部《中华家谱综合目录》《中华姓氏通史》等有关资料,以便将来能与全国统一编撰张姓族系大典对接。

著名作家冰心曾经说过:“族谱是承上起下的家族历史,对家史的注重和关怀,是爱祖国爱人民的起点!”人生一世,草木一春。来是偶然,去是必然;留下基因,回归自然。这是帝王将相、草根平民的共同规律。帝王将相、社会名流可以入国史,而草根平民可以入家谱,留下生命之轨迹。凡是族人均可入谱,这就是家谱之魅力所在。平业不才,耗费几年的精力完成此书,献给吾族,告慰先人,激励后人,点燃族人爱家、爱国的热情。书中遗漏错处在所难免,发现后可直接补正。

(编者按:序言内容有所删改)

文章点评
在线专家